点起句子网 句子大全 诗歌中虚实结合写法的好处【100句】

诗歌中虚实结合写法的好处【100句】

一、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作用

1、例2:“大漠风尘日色昏,红旗半卷出辕门。前军夜战洮河北,已报生擒吐谷浑。”(王昌龄《从军行》)

2、第五种类型:语言炼字类(来源:学.科.网)

3、本诗的S:渲染、想象、虚实结合

4、现实之景为实,已逝之景之境、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

5、2013—2015新课标卷诗歌鉴赏题小结:

6、视听结合强调的是感官上要用到眼睛和耳朵互相感受,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去描写,使读者用眼睛看到的事物的状态和耳朵听到的声音相结合,通过听能感觉到画面,通过看能感觉到声音,达到视觉和听觉相通,感官同步。

7、韦诗的N:首联先写“实”,写自己“别家”“等闲挥袂”“客天涯”的豪迈和潇洒;诗的第二联写“虚”,虚写自己的“灯前一觉”所做的梦。这“梦”是“江南梦”,即思家梦。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,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、矛盾和失意之情。末句再用“山月斜”映衬自己的“惆怅”和孤独,“斜月”意象的加入,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。

8、《过松源,晨炊漆公店》杨 全诗如下:莫言下岭便无难,赚得行人错喜欢。正入万山圈子里,一山放出一山拦。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:实写翻山越岭,走出一座山峰后还有更多的连绵的山峰在前面阻挡,虚写生活中、人生中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,诗人将生活中的困难比喻成山峰,形象生动地告诉人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,认真评估自己所面对的困难。

9、答:“名岂文章著,官应老病休”的意思是“(我的)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?(我的)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”。(步骤二)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,而一个“岂”字说,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。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,而一个“应”字反其意而用,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。“岂”“应”二字,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、精炼、传神。(步骤三)

10、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,如《琵琶行》中三次写江中之月,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、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。

11、阅读下面这首宋词,完成8—9题。

12、名岂文章著,官应老病休。飘飘何所似,天地一沙鸥。

13、诗中有画,就是在写景诗歌中,运用工笔手法,描写出一个个画面,表现一种意境。苏东坡称道王维的诗是“诗中有画”,这评语十分中肯。王维的山水田园诗,总是勾勒一个画面,透着一股空灵微妙的意蕴。

14、例2:“见安排着车儿、马儿,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;有甚么心情花儿、靥儿,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;准备着被儿、枕儿,只索昏昏沉沉的睡;从今后衫儿、袖儿,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。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?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?久已后书儿、信儿,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。(《西厢记·长亭送别(正宫)(叨叨令)》)

15、再如:“但令归有日,不敢恨长沙。”(《度大庾岭》宋之问)

16、例4:“禁门宫树月痕过,媚眼惟看宿燕窝。斜拔玉钗灯影畔,剔开红焰救飞蛾。”(张佑《咏内人》)

17、(答案)①用白描手法写景。麦子将熟之季,夜晚凉风习习,拂动帘幕,雨水交汇成道道细流,文字朴素简练,画面清新明净。②精于炼字。“绕”字赋凉风以情态,写出风的轻柔以及带给人的舒爽之感。

18、提问方式:某词是全诗的关键,为什么?

19、例2:《虞美人》中的“春花秋月何时了”。

20、(注)①刘著,舒州皖城(今安徽潜山)人,金代诗人。北宋宣政年间登进士第,金入侵后被迫留金任职。皖有玉照乡,既老,号玉照老人,以示不忘其本。②传邮:朝廷文书。③吏俗区区:朝夕面对的尽是俗不可耐的金吏。④尧封:尧之都,禹之封,指中原地区。

二、诗歌中虚实结合写法的好处

1、韦诗的Q:孤独、感伤、惆怅

2、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:凡是品格高尚的人,总是严格要求自己,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,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,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。由此可见,写蝉是依据,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。

3、例4:“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”(白居易《忆江南》)

4、分析手法:卒章显志、开门见山、对比、怀古伤今、寄寓、用典、象征使用、叠词

5、译文:百鸟飞来飞去闪现苍山间,人们世代生活水乡山寨中。帘幕外千家承受连绵秋雨,日落西山悠扬笛声入寒风。

6、如:“桃红复含宿雨,柳绿更带春烟。花落家童未扫,莺啼山客犹眠。”(《田园乐》王维)

7、(注: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。)

8、(注)①书咄咄:晋代殷浩被废职后,心中愤愤不平,终日用手指在空中划“咄咄怪事”四字。②且休休:唐末司空图淡于名利,隐居山西中条山,建造了一座“休休亭”,并作《休休亭记》。③一丘一壑:用班嗣语,指寄情山水,隐居山林,自得其乐。语本《汉书·叙传上》。

9、修辞手法:比喻、拟人、夸张

10、虚景和实景的关系,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,从而突出中心的。

11、诗中写到了花落、月出、鸟鸣这些动的景物,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,同时又通过动,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。

12、(注)宋孝宗乾道元年,张孝祥出知静江府(治所在今广西桂林),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,次年被谗,落职北归,途经洞庭湖,写下了这首词。

13、炼实词:动词,表颜色的词,拟声词,叠词,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(自,孤,独,冷等)。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。炼虚词:数词,连词,副词等。炼押韵(平仄):调换词序

14、以唐代诗人杜牧的《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》为例:

15、诗人用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,山青翠,花红艳,鸟翎白,碧波绿,景象清新,赏心悦目,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。

16、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;思乡之情。

17、今宵酒醒何处,杨柳岸,晓风残月。

18、灯前一觉江南梦,惆怅起来山月斜。

19、提问方式: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?

20、例1:“长安回望绣成堆,山顶千门次第开。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。”(杜牧《过华清宫》)

三、古诗虚实结合的表达果

1、“虚”“实”结合的作用

2、|标签:高考语文资讯必背课文

3、戍卒的压抑迷茫。戍卒的思乡之情。

4、提问方式: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?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?

5、(答案)以“丹枫”照应“秋”;寓情于景,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,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,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。

6、答案:渲染了感伤的气氛,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,烘托了后面的情感。春风吹雨,残红满地,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;接下来写风雨虽停,红日却已西沉,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,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。

7、以动衬静: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,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,渲染反衬出静态,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。

8、此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,一方面是风势很大,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,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,不事张扬,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。

9、写作手法(技巧)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,大致包括4类:

10、树头蜂抱花须落,池面鱼吹柳絮行。

11、渲染、烘托、对比、借景抒情、借事抒情

12、常式问: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?

13、如王维的《鹿柴》: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响。这首诗第一句,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,写的是“寂”,第二句,空山并非一片静默死寂,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。这是写“声”。这两句,声寂相衬,以局部的、暂时的“响”反衬出全局的、长久的空寂。空谷传音,愈见空谷之空;空山人语,愈见空山之寂。人语响过,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;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,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。

14、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熊咆龙吟殷岩泉,栗深林兮惊层巅。云青青兮欲雨,水澹澹兮生烟。列缺霹雳,丘峦崩摧。洞天石扉,訇然中开。青冥浩荡不见底,日月照耀金银台。

15、在诗歌中,疏利于写大景,密利于写小景;在词、曲中,婉约者较密;豪放者较疏。但在一首诗歌中,诗人们也时而采用疏密结合的手法,构成一定的意境。

16、(1)译文:先代的圣君,我见也没见到,后代的明主,要等到什么时候。想到宇宙无限渺远,我深感人生短暂,独怆然而涕下。

17、本诗的Q:感伤,愁苦,痛苦,心事重重

18、②渲染:本是一种国画技法,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,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。用于艺术创作,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。如赵师秀的《约客》中以“家家雨”“处处蛙”渲染一种气氛,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。

19、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。

20、诗歌就题材(内容)的不同,可分以下10类,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:

四、诗歌表现手法之虚实结合

1、(注)①三农:指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。

2、多种感官结合:描摹事物离不开视听味嗅触等感官的感受——形色、声音、味道、气味、触感。古诗词在描写中,经常运用多种感官,多角度描摹事物的特征,使景、物具体可感,从而达到有声有色,形神兼备。

3、江碧鸟逾白,山青花欲燃。

4、(答案)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,生动贴切;(2分)②动中见静,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;(2分)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。(2分)

5、用白描手法写景,可让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征,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。

6、(注)①茶瓯:一种茶具。②香篆: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。

7、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。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,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。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,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。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。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一句,生机勃勃,鲜艳夺目,清新刚劲,形象鲜明,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。

8、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;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;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;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等;

9、我们再把历年新课标诗歌鉴赏题所考内容做成表格,大家从中对新课标诗歌鉴赏的常选题材、惯考手法、常见情感等可以窥知一二。干脆把前面的手法表、情感表也拉在一起,方便大家查看、记忆。

10、(解析)“回首荒城斜日,倚阑目送飞鸿”描写了词人望着落日余晖中的荒城,目送南飞的鸿雁远去。组织答案时应做到解说诗句、点明手法(借景抒情、虚实结合、动静结合等)、分析情感、解说表达果等。

11、旅舍残春宿雨晴,恍然心地忆咸京。

12、方无夜犬惊,向息神牛斗。

13、例1:“风急天空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”(杜甫《登高》)

14、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: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、铺陈,白描。

15、再如:“有请芍药含春泪,无力蔷薇卧晓枝”(《春日》秦观)

16、中国古典诗词,可谓是中国文化艺术瑰宝中一颗耀眼的明珠。古诗词鉴赏也是历年高考语文的必考点,汇编了一些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艺术手法,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!

17、答:“折柳”的寓意是“惜别怀远”,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(步骤一)。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“折柳”曲的笛声引起的(步骤二)。可见“折柳”是全诗的关键

18、白草通疏勒,青山过武威。

19、诗中的哪一个词语(句子)在全诗中具有统摄(总结)作用?为什么?

20、(答案)这两句描写了词人在落日余晖中回望荒城,倚阑目送鸿雁远飞的场景。借景抒情,表达了繁华已逝、物是人非、昔盛今衰的感慨,含蓄深沉,余韵悠长,耐人回味。

五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诗

1、残春旅舍,想景,写诗,参禅,饮酒,擦拭官帽、朝簪

2、鸦翎羽箭山桑弓,仰天射落衔芦鸿。

3、诗的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?请简要分析。(6分)

4、古徐州形胜,消磨尽,几英雄?想铁甲重瞳,乌骓汗血,王帐连空。楚歌八千兵散,料梦魂、应不到江东。空有黄河如带,乱山起伏如龙。

5、返景入深林,复照青苔上。

6、解答分析:这是一种常见的题型。所谓意境,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(即意象)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。它包括景、情、境三个方面。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。

7、⑻闺怨闺愁诗: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,或写春光(青春)易逝,光阴不再的感伤,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。(我们认为不会考,但是课本中有,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。)

8、直抒胸臆: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

9、试说东都①事,添人白发多。

10、惆怅江头几树梅,杖藜行绕去还来。

11、⒌其它类:昆山玉(人才),折桂(科举及第),采薇(隐居生活),南冠(囚犯),柳营(军营)。东篱(高雅,洁身自好)

12、高考考察诗歌的描写手法时,还经常就描写(观察)角度的变化命题,因为许多描写都是有层次性的,要由远而近或由下而上,出题者的提问方式一般是“诗人是如何写景的?”等。

13、——诗歌鉴赏的NSQX

14、对山间恬静、安详美景的喜爱表达一种隐逸的愿望。

15、问题:“鸡声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”是脍灸人口的名句。它的语言结构有什么特点?它集中地表现了什么内容?怎样表现的?

16、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?请简要分析。(6分)

17、诗的后两句有何含意?请简要分析。(6分)

18、例2:“胜败兵家事不期,包羞忍辱是男儿。江东子弟多才俊,卷土东来未可知。”(杜牧《乌江亭》)

19、众木俱含晚,孤云遂不还。

20、诗歌中的“实”与“虚”,虚写与实写的关系是以实为体,以虚为用。“实”是正面描写事物的形象,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、实事、实境。它可以通过视觉、听觉、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,是真实具体的描绘;“虚”:是采取侧面烘托或暗示的写法,描绘出那些难以表现的对象特征,是想象之景,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,引发人的联想。虚与实是相对的:有者为实,无者为虚;有据为实,假托为虚;客观为实,主观为虚;具体为实,抽象为虚;显者为实,隐者为虚;有行为实,徒言为虚;当前为实,未来为虚;已知为实,未知为虚;现实为实,梦幻为虚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点起句子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dianqi315.com/juzi/254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