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起句子网 句子大全 中医药名言警句【100句】

中医药名言警句【100句】

一、关于中医药的名言名句

1、医之良,在工巧神圣;医之功,在望闻问切;医之学,在脉药方症。(清·陈清淳《蜀中医纂·习医规格》)

2、营行脉中,卫行脉外。

3、燥者润之,急者缓之。(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)

4、中医药的名言、格言和谚语,是治疾疗病的警句,如同箴言和座右铭。语言生动,内涵丰富,意义深刻。读之发人深省,难以遗忘,是祖国中医药学的一份宝贵遗产。将这些语句置于易见之处,更益于医药者慎思之,力行之,警戒之。

5、医者仁心胡秉言医者有仁心,慈悲济世人。悬壶轻己利,德品胜黄金。中医胡秉言望闻问切了玄机,草菌虫石祛恶疾。砭灸针拔除百病,理法方药胜今医。

6、(张景岳注云:“必伏其所主者,制病之本也。先其所因者,求病之由也。”)

7、眩晕者无痰不作,消渴者无火不生。

8、医不贵于能愈病,而贵于能愈难病;病不贵于能言医,而贵于能延真医。

9、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。(金张从正《儒门事亲卷二攻里发表寒热殊涂笺》)

10、肺者,相傅之官,治节出焉。(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)

11、僧房药树依寒井,井有清泉药有灵。

12、不明脏腑经络,伸手动手遍错。

13、医书不熟则医理不明,医理不明则医识不精,医识不精则临证游移。

14、求医在美国:用尽毕生解数,远离这帮温柔的“禽兽”

15、您的微笑,我的幸福。

16、10肝阳上亢,水不涵木。

17、凡医者之于病人,必事事体贴,如若身受之,而后用药无误。医之为道,全在身考。

18、——〔清〕程杏轩《医述》

19、1昼则恶寒、夜则烦躁,饮食不入,名曰:阴阳交错者死。

20、生民何辜,不死于病而死于医,是有医不若无医也。学医不精,不若不学医也。(清吴瑭《温病条辨自序》

二、中医药名言警句

1、摄阴之内,必兼顾阳气。

2、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。(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)

3、 相恶相反禁配 相须相使强

4、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。(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)

5、止咳常用麻黄(寒热皆可用炙麻黄,热证可配银花、前胡、黄芩、鱼腥草甚至石膏、栀子等)

6、中医题词名句,“悬壶济世,杏林春暖,华佗再世”。这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中医药文化。比如说北京同仁堂的店铺门口就有这样一幅对联:“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,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”。仔细品味同仁堂的这两句话,就能品味出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。这两个“必不敢”说的是对消费者的承诺,“无论药材组成多么贵重稀缺,都要真材实料,无论炮制过程多么繁琐复杂,都会不厌其烦。”这是一种企业文化,也是老祖宗行医要有的一份品德。

7、10热在上焦,气伤则渴。

8、夫业医者,当先明脏腑……治病不明脏腑,何异于盲子夜行!——清王清任《医林改错》缓则治其本,急则治其标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——岳美中风为百病之长痛则不通,通则不痛夫病有宜补,以泻之之道补之;病有宜泻,以补之之道泻之——程杏轩《医述

9、读书而不临证,不可以为医;临证而不读书,亦不可以为医。(清陆九芝《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》)

10、——〔清〕沈金鳌《杂病源流犀烛;痰饮源流》

11、火动风生热,筋挛脉急,风煽火炽,而炽乱神迷,外窜经脉则成痉。

12、有一分恶寒,便有一分表证。

13、三焦者,决渎之官,水道出焉。(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)

14、肺虚有痰宜保肺以滋其津液;脾虚有痰宜培脾以化其痰涎;肾虚有痰宜补肾以引其归脏

15、医之道微,微则不能不深究;医之方广,广则不能不小心。

16、渴喜饮冷,腹中有热,渴喜饮热,腹中有寒。

17、其在皮者,汗而发之。(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)

18、阳虚之甚者,先回其阳,继而渐加补阴之药,是无阴则阳无以化也;

19、治身养性谨务其细,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,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。

20、董洪涛:中医如何诊治高血压

三、中医中药名言

1、一人生死,关系一家,倘有失手,悔恨何及?

2、外感法仲景,内伤法东垣;热病用河间,杂病用丹溪。

3、春弦夏洪,秋毛冬石。四季和缓,是谓平脉。(宋·崔袁彦《脉诀》)

4、熟读而精灵自启,思深而神鬼可通。—李士材

5、医病非难,难在疑似之辨。不可人云亦云,随波逐流,误人匪浅。(明王肯堂《肯堂医论卷中杂记》)

6、理不必深,但期征实;论不必高,但求适用。—《周学海医学全书》

7、冬伤于寒,春必病温。(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)

8、胃乃六腑之本。(宋·杨士瀛《仁斋直指方论·病机赋》)

9、夫人禀五常,因风气而生长,风气虽能生万物,亦能害万物,如水能浮舟,亦能覆舟。(汉·张机《金匮要略·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》)

10、胁为肝胆之区,禁用汗、吐、下三法。(胁痛)

11、呕苦知邪在胆,吐酸识火入肝。

12、刘力红:我心中的君子(糙米养生)

13、邪在皮毛者,汗而发之。体若燔炭,汗出而散。

14、崇德弘医,见高思齐。

15、神农本草,来自天然药库的问候。

16、阳本上升,阴从下吸则降。阴本下降,阳从上挈则升。阳降,则为蒸变化生之源,阴升则为滋养濡润之助。—《张聿青医案》

17、阴症似乎阳,清之必毙;

18、尽力做好自己的事。

19、夫医者,非仁爱之士,不可托也;非聪明理达,不可任也;非廉洁纯良,不可信也。

20、肝胆之症,以下为主。

四、关于中医药文化的名言

1、凡阴病见阳脉者生,阳病见阴脉者死。(汉·张机《伤寒论·辨脉法》)

2、瘀血不去,新血不生。(清·唐宗海《血证论·吐血》)

3、疏肝勿忘和胃,理气慎防伤阴

4、学到知羞,方知艺不精。

5、善治精者,能使精中生气;善治气者,能使气中生精。——《景岳全书》

6、久痛无寒,暴痛无热。

7、1一切血症,日轻夜重,一切气症,日重夜轻。

8、夫医药为用,性命所系。

9、不宜苦寒伐胃府,阳明无热不轻攻.

10、凡病气重,则小便必涩;病气苏,则便溺渐通。

11、(痿)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。经曰:“治痿独取阳明。”

12、重阴必阳,重阳必阴。(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)

13、所以志学之岁,驰百金而询经方,耄及之年,竟三余而勤药饵。

14、阳虚恶寒,阴虚恶热。

15、叔和脉经,士安甲乙,巢氏病源,一脉相承,气象万千。

16、医之道微,微则不能不深究;医之方广,广则不能不小心。(清梁拓轩《疠科全书自序》)

17、爱岗敬业,谦虚谨慎。

18、盗汗为阴虚,自汗为阳虚。(清·江涵暾《笔花医镜·盗汗自汗》)

19、古方不可不言,不可信之太过,亦不能全信。须对症细参,斟酌尽善。

20、忠于职守,尽职尽责。

五、中医药名人名言

1、健康领航,大爱中药。

2、脑为髓之海。(《灵枢·海论》)

3、夫精神志意者,静而日充者壮,躁而日耗者老。

4、阳常有余,阴常不足。(元·朱震亨《局方发挥》)

5、六淫之速,莫过风、火。(牢记此句,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或许有用}

6、血实者血必凝聚,多痛且坚。

7、中药疗不好?可能是你的服药方法不对

8、有诸内者,形诸外。(元·朱震亨《丹溪心法·能合色脉可以万全》)

9、——〔金〕张子和《儒门事亲》

10、学中医:少年易学老难成,一寸光阴不可轻

11、描写友谊的中国汉成语:海内存知已,天涯若比邻。心心相映,友谊长存。情同手足,礼尚往来。同舟共济,和谐相处。齐心协力,风雨同舟。形影不离,齐头并进。志同道合,攻守同盟。忘年之好,襟怀坦荡。休戚与共,不离不弃。良师益友,始终不渝。生死与共,始终如一。过从甚密,两小无猜。亲密无间,互利互惠。秦晋之好,互通有无。难分难舍,患难之交。情深似海,患难与共。精诚团结,肝胆相照。供参考。

12、伤寒药性解,此篇独、精、透

13、老年唯借火化,磨运易而输精多。——(同上)

14、学医业者,心要明天地阴阳五行之理,始晓天时之和不和,民之生病之情由也。(清吴谦等《医宗金鉴运气要诀》)

15、温馨提示: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,仅供大家参考学习,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。如有需要,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
16、医之为书,非《素问》无以立论,非《本草》无以主方。(元·朱震亨《格至余论》自序)

17、——〔金〕张子和《儒门事亲卷十四治病》

18、找不到好中医?不如自己学中医!

19、苔黄腻热在肝胆,苔黄燥热在脾胃。

20、有一份恶寒,即有一份表证。(清·俞根初《重订通俗伤寒论·表里寒热》)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点起句子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dianqi315.com/juzi/323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