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起句子网 句子大全 范仲淹为什么会写岳阳楼记【100句】

范仲淹为什么会写岳阳楼记【100句】

一、范仲淹写《岳阳楼记》的原因

1、而若这样的忠义之士还能有"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"的觉悟,那其一生的闪光之处便多如繁星。而这样的人,便是北宋名臣范仲淹。

2、 简而言之,范仲淹不记岳阳楼,是因为他当时正在邓州的任所,没有见过重修后的岳阳楼,而且不仅当时未见,就是此前此后,他都没有到过岳阳楼,更不用说见过洞庭湖了。

3、仁宗皇帝看了这篇文章后深受感动,当即将藤子京调到素有“小汴京”之称的繁华的徽州担任知府,随后将其调往苏州担任知府,这等于是为藤子京评了反,推倒了加在他头上的不实之词。

4、在任期间,他本来只用监督好盐业,却主动上书建议沿海筑堤,重修捍海堰,以保护沿海民众的家园和盐田。之后,朝廷便任命范仲淹为兴化县令操办此事。可惜不久他又丁母忧,回到应天府。

5、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,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、风雨阴晴和“迁客骚人”的“览物之情”结合起来写,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,扩大了文章的境界。全文记叙、写景、抒情、议论融为一体,动静相生,明暗相衬,文词简约,音节和谐,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,成为杂记中的创新。

6、《岳阳楼记》是他晚年在河南邓州做知州的时候,应好友藤子京之邀而作,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他名垂千古的佳作!范仲淹一身浩然正气、爱民忧国、廉洁奉公、克勤克俭,在历史上留下清名,为后人敬仰和爱戴

7、到了春风和煦,阳光明媚的时候,湖面平静,没有惊涛骇浪,天色湖光相连,一片碧绿,广阔无际;沙洲上的鸥鸟,时而飞翔,时而停歇,美丽的鱼游来游去,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,青翠欲滴。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,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,波动的光闪着金色,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,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,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!这时登上这座楼,就会感到心胸开阔、心情愉快,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,端着酒杯,吹着微风,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。

8、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,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,揭示了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的古仁人之心,也表达了自己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爱国爱民情怀。

9、也就在此时,滕子京也被贬谪到岳州巴陵。在巴陵,滕子京重新修葺了岳阳楼。

10、把酒临风:端酒面对着风,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。把,持,执。临,面对。

11、滕子京修缮完毕岳阳楼,让范仲淹写一篇记,还给范公寄了一幅《洞庭晚秋图》,范仲淹凭借着这幅山水画,结合自己为官近40年的经验,一气呵成,笔走龙蛇,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《岳阳楼记》。

12、范仲淹并没有去过岳阳楼,这篇《岳阳楼记》据说是范仲淹根据滕子京赠送他的一幅画《洞庭晚秋图》而写的。“文中有画”是这篇文章的显著特色。作者调动了众多的景物,分两大类着色:一是霪雨、阴风、浊浪、日星、山岳、薄暮、虎、猿等;一是波澜、天光、沙鸥、锦鳞、岸芷、汀兰、长烟、皓月、浮光、静影等。有白天的景色,有夜晚的景色。或浓墨重彩,或轻描淡画。景物布局有高有低,有远有近;状态有动有静,有虚有实,无不曲尽其妙。而且更为重要的是,这不是一幅单纯的山水画,而是寄托了作者感情的画卷,可以说是景为情设、情因景生、寓情于景、情景交融的画卷。这篇《岳阳楼记》总共才三百六十多字,哲理精深,文情并茂,感人肺腑,确实是一篇当之无愧的美文。

13、▲冯晓晴:说到范仲淹,其实我们大丰人还是很熟悉、很亲切的,感觉他就像是我们自己人一样,因为大丰人都知道“范公堤”。我之前写作《百里槐花香》,很多人不理解,我们大丰港的堤坝哪里有百里,十几里就顶破天了,其实那里的“百里”指的就是历史上的范公堤,或者说,是从长江沿岸一直延伸到这里的范公堤,这不是现实的描绘,这是历史。关于槐花,有人说,这花长刺,漫天飞舞,有什么好的。我说,那也代表了我们大丰人的精神,所以我觉得我们大丰人骨子里都有范仲淹的这份精神。

14、滕子京为了提高其政绩工程的知名度,赠给范仲淹《洞庭晚秋图》,并向他求作两记,一则就是《岳阳楼记》,另一则是《偃虹堤记》。

15、▲惟真:是的,我建议我们书院以范仲淹作为偶像,推广大丰的道德风尚教化,尤其是对于母亲的培养,因为父母是第一任老师,家庭的教化是人一生教化的开始。

16、要是胜了,制茶人无比荣耀,宛若封神登仙。要是输了,制茶人无地自容,犹如败军降将。通过范仲淹的诗文,我们似乎感受到了斗茶时的热烈场面。

17、(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)

18、换言之,蔡襄记载的斗茶,比的是盏面汤花的色泽匀度以及汤花持续时间长短。

19、北苑将期献天子,林下雄豪先斗美。

20、所以他在文章中,对岳阳楼和洞庭湖没有正面加以详细地描述,就是理所当然的了。

二、范仲淹为什么会写岳阳楼记

1、这些精彩的句子真让人身临其境,令人十分佩服范仲淹的文采。

2、个个刻画细腻,神韵生动。不过从画中的斗茶场面看,他们的胜负不在汤花水痕、斗色斗浮,而在于茶的滋味、香气。

3、皓月千里: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。

4、北宋文学家欧阳修《可斋杂槁》尤焴原序:“文正《岳阳楼记》,精切髙古,而欧公犹不以文章许之。然要皆磊磊落落,确实典重,凿凿乎如五谷之疗饥,与世之图章绘句、不根事实者,不可同年而语也。”

5、当时,范仲淹因为得罪了当朝宰相,被贬逐到河南邓州。

6、实际上,范仲淹写《岳阳楼记》是在他的老年,在杭州当官的时候,那时候他的好友滕子京因为莫须有的“贪污案”被贬到岳阳,心怀愤恨,抱怨不已。范公写信开导他,让他重新振作精神。滕子京不负众望,很短时间就将岳阳治理的井井有条,在岳阳历代长官的业绩中,滕子京。

7、明德书院是大丰公益书院,大丰区“中国梦”明德研习班则是依托明德书院举行的读书沙龙活动,旨在为爱好读书的书友就读书话题进行讨论交流提供平台,力求迸溅出思想的火花,达到弘扬传统文化、改变道德风尚的目的。2018年5月27日,“中国梦”明德研习班在明德书院举行第二次读书沙龙活动,围绕“范仲淹和《岳阳楼记》”展开讨论。现将本次活动中书友的看法整理如下。

8、可见《岳阳楼记》末尾所说的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。孟子说:“达则兼善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”。

9、范仲淹在写《岳阳楼记》的时候是受好友滕子京之托,在邓州写的。当时的他并没有去过岳阳楼,那么他为什么会写出这样千古流传的名篇呢?范仲淹是参考《洞庭晚秋图》而写,且他幼时曾住在洞庭湖边.

10、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: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(此句为互文)。以,因为。

11、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,全在洞庭湖上。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,吞吐着长江的流水,浩浩荡荡,宽阔无边,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、傍晚又是一片阴暗,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。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。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,虽然这样,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,南面直到潇水、湘江,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,大多在这里聚会,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,大概会有所不同吧?

12、第一段,说明作记的缘由。这番交代十分必要,因为范仲淹既非岳阳人,又不在岳阳做官,可能根本就没来过岳阳,一个和岳阳没有关系的人忽然为岳阳楼作记,这是必须说明缘由的。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,说他被贬官到岳阳后,经过一年的时间,就做到了“政通人和,百废俱兴”。重修并扩建了岳阳楼,在楼上刻了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,又嘱托我作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。这段文字简明扼要,把必须交代的背景,在文章开头集中地加以交代,后面就可以驰骋想像自由挥洒笔墨了。

13、范仲淹在该文中,抒发了自己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政治情怀,近千年来,这句格言一直影响、教育着后人,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,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廉洁自立,自强不息。他的忧乐观内容博大精深,蕴涵了儒家文化的民本思想、忧患意识、入世精神。

14、常自曰:“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”不做宰相,就做良医,一心为民造福。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,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,作者才能创作出格局宏大的千古绝唱。

15、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

16、第范仲淹的历史经历

17、行:走,此指前行。

18、《岳阳楼记》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(1046年10月17日)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。

19、当然,《岳阳楼记》之所以堪称千古名篇,绝非在于景色描写,而是在于思想境界。若要真正理解范仲淹隐藏在景色描写中的深刻寓意,我们就必须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。

20、第一期: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”李白为豪放,千古无双的《将进酒》赏析

三、范仲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的岳阳楼记

1、予观夫巴陵胜状,在洞庭一湖。衔远山,吞长江,浩浩汤汤,横无际涯;朝晖夕阴,气象万千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,前人之述备矣。然则北通巫峡,南极潇湘,迁客骚人,多会于此,览物之情,得无异乎?

2、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,并行而下,一悲一喜,一暗一明,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,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。

3、沙鸥翔集,锦鳞游泳:沙鸥时而飞翔,时而停歇,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。沙鸥,沙洲上的鸥鸟。翔集,时而飞翔,时而停歇。集,栖止,鸟停息在树上。锦鳞,指美丽的鱼。鳞,代指鱼。游泳,或浮或沉。游,贴着水面游。泳,潜入水里游。

4、当范仲淹长到6岁总角年龄的时候,就开始求学发蒙,在12岁的时候就读于山东长白山的醴泉寺,但是关于范仲淹到底在何处开始接受初级教育的,研究者为此争论不休,也无明确定论。很多学者认为范仲淹早的启蒙教育是从灃州安乡县开始的。安乡县如今隶属于湖南常德市,在宋代隶属灃州,靠近洞庭湖,而范仲淹的父亲朱文瀚,据说曾经当过安乡县令,不过现存史料上并无明确佐证,很多学者为此争得不可开交。

5、天圣六年(1028),他又凭借万言的《上执政书》得到当朝宰相的认可,进而开始在中央任职。

6、(不以物喜;不以己悲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)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

7、越明年:有三说,其一指庆历五年,为针对庆历四年而言;其二指庆历六年,此“越”为经过、经历;其三指庆历七年,针对作记时间庆历六年而言。

8、范仲淹被邀请写岳阳楼记之前的经历可谓是丰富多彩。范仲淹在守卫宋朝边境数年,号令严明,爱护士卒,西夏人不敢犯边,后和宋讲和,范仲淹还朝。

9、此时的范仲淹已经沦落成为吕派势力随意迫害的对象。他们执意将年迈多病的范仲淹贬逐到寒冷的陜西担任四路宣抚使,在范仲淹的反复申诉之下改任邓州知州。

10、 可以想象得出,范仲淹面对着洞庭晚秋图描绘的山水之景,吟诵着前贤的诗赋,看到好友滕子京被贬后做下的一桩桩显赫的政绩,联想到自己虽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,革新的主张,却面对混乱的政局、忧心的国事而无能为力,遥想千古兴亡多少仁人志土空有抱负而后只能饮恨终身,不由得感慨万千。

11、岳阳楼本身就是一座布局精妙、美轮美奂的古典建筑。而中国古典建筑讲究的就是布局要精妙,衔接要紧密,过渡要自然,错落要有致,点缀要得体。就《岳阳楼记》来说,是符合建筑学意义上的审美原则的,这主要体现在文章的结构上。文章的叙述、描写、议论如同岳阳楼的三层结构一样,内容清晰,层级分明。

12、重修岳阳楼便是其中之完成于庆历五年(1045)。滕子京为了提高其政绩工程的知名度,赠给范仲淹《洞庭晚秋图》,并向他求作两记,一则就是《岳阳楼记》,另一则是《偃虹堤记》。《岳阳楼记》所述内容有实物可查,然而《偃虹堤记》则无迹可寻。

13、范仲淹为私交所累,巧言粉饰违心赞颂

14、本文写于庆历六年(1046年)。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,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,庆历五年(1045年)滕子京重修岳阳楼,请范仲淹作记。并附上一幅《洞庭晚秋图》,写此文时作者并未登临岳阳楼,只凭借此图写出了《岳阳楼记》。

15、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想要范仲淹写一篇记,他就把自己所画的《洞庭晚秋图》和一封信给了范仲淹,范仲淹看到信之后,也仔细地观摩了这幅图结合自己的经验,后创作出了《岳阳楼记》。

16、第二期:千古绝唱之苏轼词《念奴娇.赤壁怀古》赏析

17、可结果,范仲淹受友人嘱托写下的这篇名为岳阳楼记的散文,对重修后的岳阳楼只以「增其旧制,刻唐贤、今人诗赋于其上」寥寥数语敷衍之,而且连登临岳阳楼所观之景也以「前人之述备矣」而一笔带过。作为散文大师和滕子京好友的范仲淹,竟不顾友人所嘱,也不顾这类记物体散文的体裁特点,不仅对岳阳楼的盛景不加记述,反而将其写成了一篇类似登楼赋的借物咏怀言志的抒情散文,并且还能使友人满意,并使历来的研读者对其文题不符的矛盾之处一无所察,原因何在,奥秘何在呢?

18、政通人和:政事顺利,百姓和乐。政,政事。通,通顺。和,和乐。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。

19、范仲淹时代的斗茶,都要比些什么呢?

20、范仲淹幼年丧父,母亲改嫁长山朱氏,遂更名朱说。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,范仲淹苦读及第,授广德军司理参军,迎母归养,改回本名。后历任兴化县令、秘阁校理、陈州通判、苏州知州等职,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。康定元年(1040年),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,采取“屯田久守”方针,巩固西北边防。庆历三年(1043年),出任参知政事,发起“庆历新政”。不久后,新政受挫,范仲淹被贬出京,历知邠州、邓州、杭州、青州。皇祐四年(1052年),改知颍州,范仲淹扶疾上任,于途中逝世,年六十四。追赠兵部尚书、楚国公,谥号“文正”,世称范文正公。

四、为什么范仲淹写《岳阳楼记》

1、首先,范仲淹饱读诗书,功底深厚。他读书用功刻苦,鸡鸣即起,五年不曾解衣,冬夜稍有困怠则冷水拂面。工夫不负有心人,考取了功名。这也为他日后的文章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2、众人之浊我可清,千日之醉我可醒。

3、像那阴雨连绵,接连几个月不放晴,寒风怒吼,浑浊的浪冲向天空;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,山岳隐没了形体;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,船桅倒下,船桨折断;傍晚天色昏暗,虎在长啸,猿在悲啼,这时登上这座楼啊,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、怀念家乡,担心人家说坏话、惧怕人家批评指责,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,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。

4、“淫雨霏霏,连月不开,阴风怒号,浊浪排空”并非他眼见之景,而是暗指推行“庆历新政”中遇到的阻力和挫败,“春和景明,波澜不惊,上下天光,一碧万顷”也并非他目睹之状,而是象征心中抱负得以施展后的春风得意。范仲淹不会因为失败而“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,满目萧然,感极而悲者矣”,也不会因为成功便“心旷神怡,宠辱偕忘,把酒临风,其喜洋洋者矣”。

5、中国古典建筑讲究对称之美。第三段和第四段就对称。作者分别写了两种天气、两种景色、两种心情,就像建筑的虚实、高低、明暗一样,错落有致,相映成趣。可以说文章的结构符合建筑美学,起承转合、层次清晰,有呼有应、浑然一体,衔接得如同岳阳楼般严谨、凝重、庄严、华妙。

6、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: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。此,这。则,就。大观,雄伟景象。

7、范仲淹作为古代文人的典范,也是古代文人中杰出的士大夫典范。他在政治上因为触及到保守派的利益被贬邓州,但是他的内心却依旧在思考的前途,黎明百姓的命运。

8、后来,他选择了辞别母亲,前往应天府(今河南省商丘市)求学。在求学期间,范仲淹"昼夜不息,冬月惫甚,以水沃面;食不给,至以糜粥继之。"过着这种别人过不下去的划粥割齑的艰苦生活,范仲淹却并没有流露出不喜之情,而是专心苦读。

9、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。

10、南极潇湘:南面直到潇水、湘水。潇水是湘水的支流。湘水流入洞庭湖。南,向南。极,尽,远到达。

11、▲惟真:上一次读书沙龙活动从讨论《马克思是对的》开始,目的是树立明德研习班坚持向马克思学习的导向,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,这是明德书院的底色。今天我们开展“范仲淹和《岳阳楼记》”讨论交流,目的是把范仲淹树立为明德书院的精神偶像,进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德风尚,这是明德书院的特色。

12、在应天府服丧期间,范仲淹得到名臣晏殊的赏识,成为应天书院的管理。在书院,范仲淹将他严于律己、诸事为民的理念发挥的淋漓尽致,一时间引起了矫正世风的热潮。

13、迁客:谪迁的人,指降职远调的人。骚人:诗人。战国时屈原作《离骚》,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。

14、为什么范仲淹仅仅凭借一幅画就能够写出《岳阳楼记》这样名传千古的名篇,有以下两点原因。

15、岳阳楼实为搜刮民财而建,滕子京中饱私囊

16、于嗟天产石上英,论功不愧阶前蓂。

17、作者以叙事形式写起,仅用“政通人和,百废具兴”八个字,写出滕子京的政绩,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,为全文做引导。

18、范仲淹看到宰相吕夷简广开后门,滥用私人,朝政腐败不堪。范仲淹根据调查,绘制了一张“百官图”,在景祐三年(1036年)呈给仁宗。他指着图中开列的众官调升情况,对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锐的批评。吕夷简反讥范仲淹迂腐。范仲淹便连上四章,论斥吕夷简狡诈。吕夷简更诬蔑范仲淹勾结朋党,离间君臣。但吕夷简老谋深算,善于利用君主之势而终取胜。

19、《岳阳楼记》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,不仅立意高远,而且文采斐然,句式与整齐中见变化,尤其便于朗读。作者以天下人为己任,常说“士以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也”,可见“先忧后乐”这种思想,这也是作者自己的理想,从他力主革除弊病、做官勤政爱民的做法,确实不是徒托空言,他借滕子京嘱写《岳阳楼记》的机会,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。正是为了“假托古人,自写怀抱”抒写自己不以个人的进退、荣辱而悲喜,虽遭贬谪,但忧国忧民之心,永不改变,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,后一句自明志向,以问句形式表达,自励励人,含蓄委婉。

20、提起范仲淹当时写《岳阳楼记》,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值得一读:说范仲淹与滕子京同在朝中为官,志同道合,后因二人竭力拥护搞变法,触犯了权贵们的利益,因此相继被贬为地方官。范仲淹被贬到邓州后,建学府,重农桑,兴水利,惩贪官,几年间便把邓州治理得井井有条,百姓们安居乐业,一派盛世景象。可他没想到一方富了,八方逃荒乞丐涌向邓州。面对这种情况,范仲淹感触颇深,他想到仅仅治理好一方是不行的,只有整个富了,百姓才能真正安居乐业。经过深思熟虑,他决定动笔向朝廷写一份奏折,论述施政之道,强调为官者应以天下为公,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品质和以天下忧乐为己任的胸怀气魄。谁知这奏折刚写好,滕子京的信使便到了。

五、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直接原因用原文回答

1、古时,邀人作记通常要附带一份所记之物的样本,也就是画卷或相关文献之类的资料,以供作记之人参考。滕子京虽然被贬岳州,但他在任期间,做了三件政绩工程,希望能够取得朝廷的谅解。重修岳阳楼便是其中之完成于庆历五年(1045)。

2、这样看来《岳阳楼记》有其特有的文学价值,也有丰富的思想内涵。还能教会孩子努力探索,明辨是非,可以保留在课本。

3、毋庸置疑,这样一个在全国都有影响的大型活动是不会搞错地方,搞错范仲淹写作《岳阳楼记》的地点的。但为了慎重起见,我还是查了相关的材料多种,居然没有一个说《岳阳楼记》的写作地点是延安的。

4、▲惟真:的确,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故事很出名。人从穷苦日子过到富裕日子,再想回头就很难了,“成由勤俭败由奢”,同时“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”,范仲淹能抵制住诱惑,说明他有极强的道德信念和自控力。任何一位伟大的人都要坚持自我、抵制诱惑。

5、《岳阳楼记》开篇写道“庆历四年春,滕子京谪守巴陵郡”,滕子京何许人也?滕子京又叫滕宗谅,字子京,与范仲淹是同科进士,两人互为年交,友谊深厚。滕子京既有文才又有战功,历任泾州、庆州地方行政长官,曾被陕西军事统帅郑戬告发,说他在地方上贪污腐化,滥用钱财。后再遭御史梁坚弹劾浪费公使钱十六万缗,滕子京担心连坐太多,焚毁帐册,籍没姓名,公然采取对抗组织调查的强硬态度。那么,滕子京的数额巨大的钱财都做什么了?分给手下,以及馈赠故友旧交了。时为参知政事的范仲淹不惜徇私枉法,全力营救,建议只降一职。但梁坚的上司御史中丞王拱辰愤然不平,据理力争,后来在范仲淹周旋下,滕子京终没有被治罪,而是贬谪巴陵郡,到岳阳任市长去了。

6、《岳阳楼记》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,于北宋庆历六年(1046年)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。其中的诗句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、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。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。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,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,含蓄规劝他要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试图以自己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。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,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。《岳阳楼记》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,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、风雨阴晴和“迁客骚人”的“览物之情”结合起来写,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,扩大了文章的境界。

7、宠辱偕忘: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。宠,荣耀。辱,屈辱。偕,一起,一作“皆”。

8、虽然改革之梦未能实现,再回地方的范仲淹却还是那个为民着想的好官。在邓州(今河南省境内)的三年间,他修书院,治州务,让邓州百姓安居乐业。也正是在这里,他奉好友之托,写下了千古名篇《岳阳楼记》。

9、范仲淹作为古代士大夫的楷模,他在政治上屡次上书皇帝进行政治改革,提出减轻租税、整顿武备、选拔贤能等建议,但是由于他的做法侵犯到了保守派的利益,后在政治斗争中败北,出京到邓州去做官。

10、明人孙绪:“范文正公《岳阳楼记》,或谓其用赋体,殆未深考耳。此是学吕温《三堂记》,体制如出一轴”“然《岳阳楼记》闳远超越,青出于蓝矣。夫以文正千载人物,而乃肯学吕温,亦见君子不以人废言之盛心也。”

11、这位朋友问范仲淹没有到过岳阳楼,为何会写出岳阳楼记?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,本人在创作《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教育人生》这本书的时候,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。说实话,范仲淹到底到没到过岳阳楼,已经是一个历史疑案,众说纷纭,至今尚无定论。我就根据自己掌握的一些历史文献,回答一下这个问题。(范仲淹成年后没有去过岳阳楼)范文正公幼年坎坷,青年跎蹉,中年发迹,老年成名,他这一生波澜壮阔,主导庆历新政,抗击西夏,出将入相,达到人生。但是范公一生清贫,艰苦朴素,助人为乐,急人所难,是改革和宋学先锋。

12、庆历六年八月,藤子京将岳阳楼的图纸和一幅《洞庭晚秋图》寄给范仲淹,请求为岳阳楼作记。9月15日,范仲淹经过精心构思,泼墨挥毫,一气呵成,《岳阳楼记》面世。

13、回顾范仲淹的仕途,可谓是文武并举、喜忧参半、是改革派与顽固派的斗争的牺牲。初范仲淹只是个九品的广德军司理参军,掌管一些案件审理。后来他由于为官公正,治狱得当,被提拔为文林郎、集庆军节度推官。

14、多:大多。会:聚集。

15、劝诫滕子京做一个像自己一样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并抒发自己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伟大抱负。

16、而这样的思想,显然要比单纯地记物写景更为打动人心,更能引起那些仁人志士、文人骚客的激赏和共鸣了。

17、年年春自东南来,建溪先暖冰微开。

18、这就如同以前北方都是大壶泡茶,大杯牛饮。小盖碗,蛋壳杯这样的物件,也是伴随着铁观音的推广而为人所熟知的。

19、明道二年(公元1033年),范仲淹被召进宫里,任右司谏。但没过多久他又因得罪把持朝政的守旧官员而受到排挤,再次被贬出东京。

20、嗟夫!予尝求古仁人之心,或异二者之为。何哉?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;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;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是进亦忧,退亦忧。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: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乎。噫!微斯人,吾谁与归?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点起句子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dianqi315.com/juzi/299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