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起句子网 句子大全 以动衬静的两句诗【100句】

以动衬静的两句诗【100句】

一、六在一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

1、如柳永《雨霖铃》: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。都门帐饮无绪,留恋处,兰舟催发。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念去去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。多情自古伤离别,更那堪冷落清秋节。今宵酒醒何处,杨柳岸、晓风残月。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。

2、钱钟书先生在《管锥编》中指出“寂静之幽深者,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”。

3、长江笼罩在濛濛细雨里,这时从建业城传来了晚钟的声响。一艘艘帆船拖着沉重的风篷,缓缓驶来;灰暗的天色中,归鸟似乎也飞得很慢很慢。长江入海处变得灰蒙蒙的看不见了,浦口边的树木,远远望去已经饱含着丰润的雨水。今天为你送行,离情依依,感伤无限,不觉得眼泪就象雨丝一样纷纷掉落衣襟上。

4、又如唐代诗人杜甫《旅夜书怀》中:“星垂平野阔,月涌大江流。”以星光在远天垂挂来衬托,便愈见出平野的茫无际涯;用月光似奔涌倾泻来衬托,就愈见出磊江的浩瀚渺茫。

5、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,古道西风瘦马。

6、空山是寂静的,而浣女是喧闹的。空山里的山石本无声,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,流势增大,从石上流过,淙淙有声,反衬出山中的宁静。

7、不过本文向大家分享的《鸟鸣涧》,却是以动衬静表现手法妙用的一个典型案例。它出自于唐代诗人王维之手,是王维游历江南时所作组诗《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》的第一首。其实王维是一个写“静”的高手,尤其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,写过很多关于“静”的名篇,所谓“晚年惟好静,万事不关心”。

8、衬托(正衬、反衬)、对比、烘托(即正衬)、色彩渲染、绘形绘色、名词列锦(意象叠加)、白描等的表现手法。

9、在中国古代诗歌里,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,特别注意动态描写,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。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,诗人往往独出心裁,“每着一字”,而使“境界全出”。比如像贾岛《题李凝幽居》的“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”的“推”“敲”选用,王安石《泊船瓜洲》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”的“绿”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,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,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。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,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,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,以动衬静的方式,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。因此,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,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。

10、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。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。道狭草木长,夕露沾我衣。衣沾不足惜,但使愿无违。

11、《鸟鸣涧》中以动衬静的是: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。《鸟鸣涧》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《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》的第一首。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,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。原文: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。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。全诗紧扣一“静”字着笔,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。诗人用花落、月出、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,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,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果,生动地勾勒出一幅“鸟鸣山更幽”的诗情画意图。全诗旨在写静,却以动景处理,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。

12、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,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,让读者如临其境,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果。

13、清泉石上流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,流势增大,从石上流过,淙淙有声——这是动态描写,以动衬静,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。

14、《鹿柴》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: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响。第一句先营造了一个静谧的环境,描绘山中的杳无人迹,侧重表现山的空寂。紧接着第二句以“人语”之响,反衬山之寂静。《鹿柴》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。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,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,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。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,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。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,以局部的、暂时的“响”反衬出全局的、长久的空寂。第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,由声而色。

15、例如温庭筠《商山早行》中的佳句:“鸡声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。”

16、一个“流”字,起到奇特的声响果。诗的上半部全部是写自然情景,因山泉流水声,使画面动中有静,恬静而不死寂;

17、这是写景诗,描写的是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。诗的绝妙之处在于以动衬静,以局部衬全局,清新自然,毫不做作。前两句“静中有动”,写空山寂寂,不见人影,却有说话声回荡。后两句“动中有静”,描写光影流动,又充满寂静的感觉。该诗落笔先写“空山”寂绝人迹,后以“但闻”一转,引出“人语响”来。空谷传音,愈见其空;人语过后,愈添空寂。接着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,愈加触发周身幽暗的感觉。后以青苔结尾,由于长期没人走过的地方才长青苔,因此,所闻的人语只能是自己的自言自语,空山异常幽静。作者的描写,似随手拈来,不着痕迹,敏锐的感觉独具匠心。

18、《山居秋暝》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: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清澈的泉水,在石头上哗哗地流淌着,用这哗哗地流淌的声音,进一步衬托出山林的幽静。这就是写景当中常见的以动衬静。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,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。这两句写景如画,随意洒脱,毫不着力。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,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,的确非一般人所能学到。

19、有约不来过夜半,闲敲棋子落灯花。

20、(4)正面描写——虚实结合

二、以动衬静的两句诗

1、借物寓理:借助对一事物或某一现象的描写来说明某一道理,或表达某一哲理。

2、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

3、如王维《山居秋暝》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 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 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 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” 王维《鹿柴》: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响。返景入深林,复照青苔上。一类是以动衬动,如苏轼《江上看山》:“船上看山走如马,倏乎过去数百群。前山槎牙忽变态,后岭杂沓如惊奔。仰看微径斜缭绕,上有行人高缥缈。舟中举手欲与言,孤帆南去如飞鸟。”按理,人立舟中,舟是动的,山是静的,而作者却反转过来,赋予山以运动,让群山在眼前飞驰,看众岭在身后惊奔,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。

4、罗敷喜蚕桑,采桑城南隅。

5、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,静中有动,以动衬静,动静结合。

6、­黄四娘家花满蹊,千朵万朵压枝低。留连戏蝶时时舞,自在娇莺恰恰啼。

7、行者见罗敷,下担捋髭须。

8、投稿邮箱:1978227900@qq.com

9、衬托是指从侧面用笔,通过对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进行描述、铺排,使被“托”的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,从而达到强烈表达果的表现手法。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。

10、诗歌如书画,既讲究虚实相生,也追求动静相和。所以诗歌创作中,常常会用到一种以静衬动,或一种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,传达出事物的精神内涵。像李白《望庐山瀑布》中的“遥看瀑布挂前川”,便是从静态角度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瀑布倾泻喷涌的动态之美。显然,它是以静衬动表现手法妙用的一个典型案例。

11、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响。意思: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,只听到一阵人语声.是以动衬静,写出了山的幽静。以动衬静即通过描写、渲染动态,反衬静态,突出静态,是反衬手法的一种。

12、第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,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。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,照理应当受到人们的赞赏,为人珍爱;但诗人的第三第四句却笔锋一转侧写,写的是它荒凉冷落的处境。诗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长之地,有意给人以突兀之感,在诗意转折处加重特写,强调垂柳之不得其地。“西角”为背阳阴寒之地,“荒园”为无人所到之处,生长在这样的场所,垂柳再好,又有谁来一顾呢?只好终日寂寞了。反过来说,那些不如此柳的,因为生得其地,却备受称赞,为人爱惜。诗人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惋惜。这里的孤寂落寞,同前两句所写的动人风姿,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;而对比越是鲜明,越是突出了感叹的强烈。

13、“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”。蝉在噪,鸟在鸣,林更静了吗?山更幽了吗?显然从客观的,自然界的角度看,是不对的。所以,这里的“静”,是指没有人烟的静,因为没人声,所以蝉噪。

14、此诗除首句提到“微雨”以外,其余都没有直接写雨,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: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,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,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,江边的树也显得十分滋润。运用这种以景衬景的烘托手法,我们感到,在船帆上,在鸟羽上,在天际,在大树上,全都是蒙蒙的细雨。

15、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

16、如果我们细细品味,就会发现,古诗词中“静”的概念,并非是客观上的“静”,而是主观上的“静”。

17、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。——王维《鸟鸣涧》义):明月升起,惊动几只栖息山鸟。清脆鸣叫,长久回荡空旷。

18、动衬静是一种衬托的方式,即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,从而烘托出一种更静谧的氛围的一种表现手法。

19、闲居少邻并,草径入荒园。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

20、以动衬静的诗句是王维的《鸟鸣涧》: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。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。

三、哪两句古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

1、此诗以一路上富有特色的景物组成了一幅令人向往的“山乡早春图”。三四句描写远景,用比喻手法,山峰戴着洁白的絮帽,树枝挂着明亮的铜锣,把晴天云朵和初升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。五六句描写近景,用拟人手法,山桃花倚篱而笑,杨柳枝无风自摇,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神态举止,真是妩媚极了。新奇的比喻,巧妙的拟人,不仅描绘出了山野花木之美,而且正面衬托出诗人山行之乐。内心之乐和景色之美互相影响,互相渗透。优美的山野风光,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,世间快乐的,恐怕无过于此了!

2、这句看似普通的诗句,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,正是因为该句所蕴涵的意境,引起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思想共鸣。

3、《梅岭三章》断头今日意如何?创业艰难百战多。此去泉台招旧部,旌旗十万斩阎罗。南国烽烟正十年,此头须向国门悬。后死诸君多努力,捷报飞来当纸钱。投身革命即为家,血雨腥风应有涯。取义成仁今日事,人间遍种自由花。《江南春》李延祜千里莺啼绿映红,水村山郭酒旗风。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。《绝句》杜甫江边踏青罢,回首见旌旗。风起春城暮,高楼鼓角悲。

4、来归相怨怒,但坐观罗敷。

5、返景入深林,复照青苔上。

6、江南风景,有声有色。阴雨连绵,空气湿润,池水陡涨,青蛙欢歌一片。深夜无所事事,等候客人来下棋,诗人心情闲适。所以蒙蒙细雨也就有了诗意,蛙鸣声声也如此悦耳。

7、又如唐朝诗人杜甫《蜀相》中“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”,以刘备频繁问计来从侧面衬托出孔明的聪明才智。

8、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——出自唐代:王维《山居秋暝》

9、少年听雨歌楼上,红烛昏罗帐。壮年听雨客舟中,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。而今听雨僧庐下,鬓已星星也。悲欢离合总无情,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。(试从一个角度切入,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。)

10、如柳宗元的《江雪》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”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。“蓑笠翁”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,但处在显眼的位置,是诗的中心,“孤舟蓑笠翁”属于点的描绘;前两句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”属于面的铺陈,诗句从“鸟飞绝”、到“人踪灭”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,并在“山”“径”前冠之以数量词“千”“万”,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、卓然而立的品格起。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。指出一点,隐括。

11、这是一首写景诗,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。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,以局部衬全局,清新自然,毫不做作。落笔先写“空山”寂绝人迹,接着以“但闻”一转,引出“人语响”来。空谷传音,愈见其空;人语过后,愈添空寂。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,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。

12、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

13、“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,古道西风瘦马。”——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三句由九个名词(定名结构)分别排列为三组,每组都是一个特写镜头,所述景物原是大自然中极平常的,但平凡的事物一经诗人的艺术组合,便浓重地渲染出一幅凄凉萧瑟的气象,并将读者带入荒僻冷寂的艺术境界,几乎成了写景的绝唱。

14、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。

15、韩愈选择“敲”,是为了突出“静”,用“敲”声来渲染诗所描绘的“幽静”的意境,突出月夜的宁静。

16、所谓“列锦”,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,经过选择组合,巧妙地排列在一起,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,用以烘托气氛,创造意境,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,也可以通俗地叫意象叠加。“列锦”又称“列词”,早大约见于我国教育家、修辞学家、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的《修辞学发凡》一书。

17、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,白帆红日,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。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,而是流动的。随着诗人行舟,山断江开,东流水回,青山相对迎出,孤帆日边驶来,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。诗中用了六个动词“断、开、流、回、出、来”,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,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。

18、王维内心的闲静契合了山间春夜的幽静。所以他在词句中,紧接着便说“夜静春山空”,即夜里一片静谧,春日的山间是空空荡荡的。它是王维心境和环境相契合,又互相作用下的感受。也就是说,万籁俱寂,都陶醉在夜的幽静中了。结合首句“人闲桂花落”,显然,王维前两句诗是以花落来突出显示春山的幽静。

19、编辑丨朱心远(实习编辑)

20、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——王维《鹿柴》

四、以动衬静的两句诗句

1、该诗落笔先写“空山”寂绝人迹,后以“但闻”一转,引出“人语响”来。空谷传音,愈见其空;人语过后,愈添空寂。接着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,愈加触发周身幽暗的感觉。后以青苔结尾,由于长期没人走过的地方才长青苔,因此,所闻的人语只能是自己的自言自语,空山异常幽静。

2、(6)正面描写——观察角度的变化

3、闲居少邻并,草径入荒园。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过桥分野色,移石动云根。暂去还来此,幽期不负言。——贾岛《题李凝幽居》

4、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,不是孤立存在的,描写的景物也一样,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因此,诗人在写景状物时,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,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,点面结合,烘云托月,使主体形象更丰满,更有特色。

5、南朝诗人王籍的《入若耶溪》:艅艎何泛泛,空水共悠悠。阴霞生远岫,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。此地动归念,长年悲倦游。王维《山居秋暝》: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王维《鹿柴》: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响。返影入深林,复照青苔上。

6、诗的下半部则是写社会场景了,人的加入,使宁静的山水顿时鲜活起来,一群浣女回家路过竹林,边走边谈笑喧闹;而正在划行的搅动了水莲叶子,画面静中有动,借动反衬静,安宁而不乏生动。

7、日暮苍山远,天寒白屋贫。

8、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作者通过描写景物,可以渲染气氛,抒发情感,深化中心,推动情节发展。我们欣赏诗歌,除了读懂字面语意,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,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。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,高考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:

9、再如刘禹锡的《石头城》“山围故国周遭在,潮打空城寂寞回。淮水东边旧时月,夜深还过女墙来”,题为“石头城”,是写“石头城”,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,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——山、潮水、月——入手,写出了石头城这一“故国”的没落与荒凉。

10、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,古道西风。——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

11、所以,本着好“静”的态度,王维的日常是“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”,居住的环境是“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响”。而《鸟鸣涧》这首诗,可以说是王维游览所见,即紧扣“静”字,通过描绘山间春夜花落、月出、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,突显山间春夜的幽静,从而达到以动衬静的艺术果。

12、本题从文学手法到思想内涵都颇有可赏析之处。从画面的描写来看,“少年听雨”,“歌楼”、“红烛”、“罗帐”灯红酒绿的逐笑生涯,“不识愁滋味”的青春风华,“壮年听雨”,“江阔”、“云低”、“断雁”、“西风”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是回忆场景,是虚写,“而今听雨”的画面,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,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是实写。

13、返影入深林,复照青苔上.

14、看同一景物,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,角度不同,俯视,仰视,远眺,近看,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,变化万千。从不同角度描写,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的认识,获得更的感受。

15、更能消几番风雨?匆匆春又归去。惜春长怕花开早,何况落红。春且住,见说道,天涯芳草无归路。怨春不语。算只有殷勤,画檐蛛网,尽日惹飞絮。

16、又如唐代诗人刘方平的《春怨》:“纱窗日落渐黄昏,金屋无人见泪痕。寂寞空庭春欲晚,梨花满地不开门。”以日落春晚,寂寞空庭,梨花满地的愁景,衬托渲染出宫女泪花满面的悲情。

17、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。

18、点击上方关注诗画天地视频号

19、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尤其擅长以动写静,比如诗句“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。”就是用飘落的桂花衬托了山中夜晚的寂静。还有这首《山居秋暝》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: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。清澈的泉水,在石头上哗哗地流淌着,用这哗哗地流淌的声音,进一步衬托出山林的幽静。这就是写景当中常见的以动衬静。

20、“虚”与“实”是两个极大的概念,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、抽象与具体,想象回忆与现实。如“愁”是虚的,因为它是无形的、抽象的,而“一江春水”、“舴艋舟”、“春草萋萋”“杨柳岸晓风残月”是实的,古诗词常借助具体、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,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。同学们在鉴赏时要注意诗中哪是实、哪是虚。以及诗人着意要表现的是实还是虚。弄清了这几点才能准确把握它们的关系。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,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,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。

五、以动写静,以动衬静的两句诗是

1、南朝诗人王籍的《入若耶溪》:2113艅艎何泛泛,空水共悠悠。阴霞生远岫,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。5261此地动归念,长年悲倦游。王维4102《山居秋暝》: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1653流。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随意春芳专歇,王孙自可留。王维《鹿柴》: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属响。返影入深林,复照青苔上。

2、如白居易《杨柳枝词》:“一树春风千万枝,嫩于黄金软于丝。永丰西角荒园里,尽日无人属阿谁?”

3、闲居少邻并,草径入荒园。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过桥分野色,移石动云根。暂去还来此,幽期不负言。——出自唐代:贾岛《题李凝幽居》

4、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
5、白话文释义: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,夜晚降临,空气凉爽,仿佛已经到了秋天。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,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。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,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。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,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。

6、又如唐代诗人孟郊《登科后》:“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”以一路上的美景表现出了诗人进士及第欢快、得意的心情。

7、能被下意识的“敲”动作所轻易震落的灯花,自然是因灯芯久燃所结成的,这就形象地揭示了候客时间之长和候人者怅惘失望的情绪。“闲敲棋子震落灯花”这个艺术细节,使全诗更为蕴藉含蓄,有了无穷的韵味。

8、白话文释义: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,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。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,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。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,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。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,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。

9、总之,复习阶段,要善于高屋建瓴,将知识融会贯通,树立诗歌鉴赏的整体意识。灵活运用答题技巧,举一反触类旁通。

10、声与色的结合(绘形绘色)

11、而后一句的“闲敲棋子”,是个特写镜头,以具有鲜明个性的动作巧妙而含蓄地揭示了久候客仍不至时的寂寞、无聊的心情。尤其是此中的一个“闲”字,顿使境界全出。

12、漠漠帆来重,冥冥鸟去迟。

13、“一行白鹭上青天”,这就有一个行为、一个行动。一横一纵,“两”和“一”相对;一横一纵,就展开了一个明媚的自然景色。接下来又讲到“窗含西岭千秋雪”,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,西面的岷山,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。“门泊东吴船”我的门口停着长的船只。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,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,送这个船到下游去。

14、诗人写山林,在于写出若耶溪的幽静,这样幽静的环境,与“阴霞生远岫,阳景逐回流”和谐统是开头“泛泛”、“悠悠”之情趣的写实。

15、这里的“幽”,是指没有人世的幽。因为没有人迹,所以鸟鸣。“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”一句,所描述的意境,准确地说,应该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幽静,一种远离官场吵杂的幽静,一种不求名利、与世无争的幽静,而并非是客观世界的幽静。

16、你好。《渭川田家》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的作品。此诗描写的是初夏傍晚农村夕阳西下、牛羊回归、老人倚杖、麦苗吐秀、桑叶稀疏、田夫荷锄一系列宁静和谐的景色,表现了农村平静闲适、悠闲可爱的生活。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家生活图景也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反映,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。全诗语言朴素,纯用白描,自然清新,诗意盎然,体现出王维诗歌“诗中有画”的艺术特色。

17、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。

18、以动衬静的诗句是王维的《鸟鸣涧》:

19、返影入深林,复照青苔上。

20、王昌龄的《从军行》“大漠风尘日色昏,红旗半卷出辕门。前军夜战洮河北,已报生擒吐谷浑”,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,通过写风势很大,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点起句子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dianqi315.com/juzi/2513.html